从先秦四时祭,说道中元节的演变

道家藏单 2023-08-30  21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中元节

中国传统节日



还记得小时候每每到七月半中元节,长辈们总是不让我们这些不安分的小朋友夜晚出门,就怕我们会冒冒失失冲撞了游荡的“好兄弟”。毕竟,大人们总说,七月半,鬼门开,平时没有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们,这段时间也可以上到人间来享受善心人们的香火。


于是,七月半在我们心中便总是带着几分神秘和诡异的气息。一直到长大了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后,我才发现,原来中元除了鬼节外,它还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实上溯中元节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曾经经历过多次的演变和融合,而变成如今我们熟悉的节日。

中元节源起

追溯中元节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先秦的典籍寻迹。《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在农耕社会中为祈风调雨顺,天子与诸侯在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祭祀。东汉经学家郑玄曾表示,四时祭祀在夏朝便已经是重要的祭祀了,四时祭祀渊源之久远。


在汉朝时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进一步说明了,一年四次的祭祀因四时收成不同,因此贡品也有所差别,如正月春祠祭供韭菜,四月夏礿祭供新麦,七月秋尝祭供黍稷,十月冬烝祭供新稻。由此可见,中元节最初源于四时祭中的七月秋尝祭。

01

中元节的发展


     

不过,夏商周三代历法有别导致岁首不通,因此汉武帝便订立新历法,以夏正月作为一年岁首,也就是如今的农历正月。这就是的古老的四时祭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月的春祠祭便加入了庆祝新年的活动。但是汉代起,气候在意不如商周时期温暖,使得夏礿祭的贡品无法适时供应,这也是夏礿祭渐渐演化为寒食、清明的原因。


而秋尝祭演变为中元节则与宗教的发展息息相关。汉代之后佛道两教迅速发展,因而同时看上了历史悠久且有深厚群众基础的秋尝祭。因此,佛教将其改造为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而道教则将秋尝祭连同春祠与冬烝祭一同纳入三元五腊的节日体系。直至宋朝时期,人们早已不知四祭,而只过佛、道节日了。



02

中元节信仰



道教的三元乃三位天官亦称三管,他们是天官紫薇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洞阴大帝。三官各有司职,因此他们的诞辰日便是道教重要的三元节日,正应四祭中除夏祭外的三祭,分别是: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下元水官节。在道教体系中上元节将由天官赐福,中元节则由地官赦罪,而下元节则由水官解厄,中此三节也是三大天官考校人间善恶,赐福结罪的时候。因而三节也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流传至今。


因此,我们如今民间所过的中元节,在先秦至汉代时期一直都是四祭之一,直到宋代之后才由于佛教和道教的发展而渐渐演变为如今的盂兰盆节和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