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中国园林艺术之魂在江南。
中国十大园林,除了颐和园和避暑山庄两大皇家园林外,基本皆在江南。其实当年小学课本上的《苏州园林》就在每个孩子心目中奠定了江南园林地位了,即便长大后。但凡提到园林艺术,心中所想的便是那绿柳曲径,清水回廊的江南园林景象。
但你可知道,中国著名园林多建在明清,四大园林中的拙政园和留园便都是明朝时期的作品。而明代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品名园,如北京勺园,苏州拙政园、艺圃,上海豫园、日涉园,扬州的影园,南京的瞻园,绍兴的寓园等。

在园林界常有人说明清园林是园林艺术的巅峰,但小君却认为明代才是关键,毕竟清代是对明代园林继承和延续。明代园林之雅致则体现了文人审美的内核。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年不管是富绅豪族,甚至是帝王建造园林都力求模仿文人园林的旨趣。正如清代学者钱泳在其作品《履园丛话》中所说的:“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而文人的园林审美之所以备受推崇,著名建筑家童寯就曾总结称:“文人,而非园艺学家或风景建筑师,才能善于因势利导地去设计一座古典中国园林。”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起商周,商周秦汉时期多为皇家庭院,因此恢弘其实体现皇家气派便是这个时期的园林特色。时至唐宋,发达的省会经济是的园林艺术迎来了兴盛阶段,而使人们的风雅也,鼎盛于闽引领者园林审美潮流,此时园林审美最突出的特色即使景与画交融,迭石造山、凿池引泉,绘画布局亦影响园林布局,景致如丹青。明清是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而其巅峰则是在晚明。

明朝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园林艺术曾一度走向奢靡。王世贞便曾在《求志园记》中细述时人造园的奢靡风气:“诸材求之蜀、楚,石求之洞庭、武康,英灵璧、奔木求之于百粤、日南、安石、交州,鸟求之于陇若闽广”但这种暴发户式的审美标榜却与传统文人追求清新脱俗,雅致尚朴的审美趣味相冲突,于是李渔便曾在其《闲情偶寄·居室部》中提出:“土木之事,最忌奢靡。”明末的园林设计大家文震亨更是相当排斥奢靡的园林风潮,将其视为“恶俗”、“不入品”、“断不可用”、“俗不可耐”,它所强调地园林审美应是“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
自此,明代的园林景观越发趋于“朴”与“雅”,而这与传统文化中对于“复归于朴”、追求天地之大美的贯彻。而正是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和对心情的沉淀使得具备文人审美情趣的园林,超越了以财富堆砌的世俗享乐,让晚明的园林成就了审美的巅峰,成为了永恒的人间桃园。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