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可立国,两千多年前儒道与商道也曾这般完美契合过

儒家藏单 2024-03-13  149

儒商

关于中国的资本主义当代学者多认为萌芽于明朝末期,亦有不少人认为商业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儒家农业文明主干上的支流。


其实,对于了解中国儒商文化的人来说,事实并不是如此的。中国的商业精神,从来不是支流,而是儒家农业文明中重要的内在部分,它不是被动地接受儒家,而是对儒家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正。而如今,依旧有人认为中国的商业精神先天不足,然而事实证明它是先天早熟,且独具魅力。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商人群体便相当活跃,其组成部分大多来自贵族、士人以及部分农民。但其中一些商人受到了儒家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职业伦理观。他们运用了儒家思想来指导商业行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商。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儒商始祖”子贡。他作为孔子最有名的学生之一,将儒家思想与经商致富的理念融会贯通,应用在经商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真正展现了商道与儒道的完美结合。

TRAVEL

在我们的印象中,历史上不少王朝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如秦汉、隋唐时期的商人成为了“四民”中最低贱的阶层。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聊过李白因商籍而难入仕途。因此,便往往有人误解,儒道治国理念与商道致富追求是相悖的,且难以调和。


然而,在西汉时期便有人提出了:商业亦可立国!

这个人就是汉武帝的钱袋子、“叛变的商人”桑弘羊。


知道桑弘羊的人大多对他在盐铁官营的辩论上舌战群儒印象深刻。面对儒生们的群起而攻,桑弘羊只用了三个问题,便让只知空谈仁义道德,而“不知治世而善訾议”的儒生们哑口无言了。

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便是:


1:帝国运转需要巨额的财政开支,光靠农业税根本不够,如果不执行国有专营制度,请问钱从哪里来?


2:一旦遇到战争、灾荒等急需用钱,国库却空空如也,怎么办?


 3:如果中央不把重要财源掌控在手中,形成压倒性的力量,一旦地方势力膨胀起兵造反,怎么办?


三个极其现实的问题,却是自古以来关乎国家存亡的问题。


桑弘羊曾言:“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以财者,商工不备也。”于他来说,国家之所以不能让人民致富,并非道德上出了问题,而是工商业不够发达导致。因此,他支持的是用市场来调节财务,用货币来塑造价格,用利益机制来引导社会行为。

儒道入商


如今看来,这些思想依旧相当的科学,而在两千多年前可谓相当的前卫了,可见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工商文明的种子。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如何实现治国理念与商业利益之间,利他与自利的平衡。作为商人出身,却通晓儒学的桑弘羊则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套入了工商业的发展,最终又与家国责任完美协调。使得儒道与商道的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桑弘羊是如何做到的呢?他又为何背上了“商人叛徒”和“与民争利”的骂名呢?篇幅关系,我们下一篇继续聊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