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福”字,乃古往今来帝王与万民共同的祈愿

儒家藏单 2025-08-04  4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眼看淘宝集福已经九年了,这些年来每到春节满大街总有人拿着手机到处收集着吉祥福字,继而亲朋好友间纷纷开始分享着“福”字所带来的好运。于是这些年,“福”文化再次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波长久不衰的热潮。


然而,你可知“福”文化的源头在何处么?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呢?


“福”在旧时,是福气、福运的意思,而如今人们对“福”的理解更多则来自于对幸福的向往。然而不管旧时人们祈望的福运,或是如今人们追求的幸福,都寄托了人们对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如《尚书·洪范》所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可见在先秦时期,人们早已将祈望临门的五福形式化内容化,使得对福运的追求,显得那么的具象接地气,也难怪“福”成为“福、禄、寿、喜、财、吉”六大吉祥之首。






“福”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个,在甲骨文中,便以双手虔诚地捧敬酒杯祭祀天地为“福”。这是先民们最质朴的愿望,希望被敬祭的天神可以降下福运,让自己能趋避灾厄,事事顺遂。可见,先人的福运是由祭祀而获得的,正如《说文解字》中所云:“福,佑也”具有赐福,保佑的意义。


到了西周时期,文字发生了一波新演变,而金文福字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简化。手被简化了,祭台被抽象为“示”字旁,而酒壶也被进一步简略了。而“福”字形被大体固定下来实在秦小篆的进一步简化后,由小篆到楷书变化,不错是“示”字旁变为“衣”字旁,而“一口田”则保留了。


自此 ,“福”字便有了“一口田,衣禄全”的意义。在旧时,“一”代表了房梁,有了屋子便有了家,有了家就有了生活,为了维持生活便需劳作耕种,可见一个“福”字便代表了老祖宗对幸福生活的最质朴概括:有间屋,有口田,衣食无忧便是最大的福气了。


如今,最有名的“福”字莫过于康熙的“天下第一福”。






据传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时竟一病不起,康熙担心其健康,在得知古人认为真命天子乃万福之人,可以向上天请福续寿,于是决定为孝庄太后请福。在经过三天的沐浴斋戒之后,康熙虔诚地提笔写下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与祝愿的“福”字。孝庄太后果然很快病愈,并在七十五高龄时得以善终。而这个“福”字也成了皇家至宝。


这个福字特别之处便在于一个“福”字暗含了“子、田、才、寿、福”五个字形,其寓意便是:“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寿”。即便是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品鉴,这五个字一气呵成流畅自然的组成一个“福”字实属罕见了,而其蕴含的孝心和帝王的祈愿亦是更显珍贵。


由此亦可见,不管帝王或是寻常百姓,所求不过一个“福”字。而今人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上天赋予的福运,更在意的则是自己努力构筑的幸福生活。


END

声明:本文使用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用,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