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经》卦爻的源起,或许并不简单哦

儒家藏单 2025-09-11  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在之前的文章里小君就曾和大家聊过,文王作《易经》之前,卦爻便已经存在了。所以,我们今天继续再来聊聊。卦爻是出现和演变的。


关于“卦”的说法,郑玄注《周易·乾凿度·卷下》时曾云:“卦者,挂也。”三国的《广雅·释言》亦曾说:“卦·挂也”意思就是说“卦”是或挂在墙上枝头或是挂在天地之间的象征物。


不过,小君却有了另外一个思路。这所谓的“卦者,挂也。”会不会是远古结绳记事的产物。


有了这个思路,小君便也下了一番功夫去找寻资料,发现也有学者和小君有着一样的想法。就如李镜池先生就认为,阴阳爻是取象结绳记事的,阳爻看起来便是没有打结的绳子,而阴爻则是中间打上结的绳子。而台湾有位学者也认为,“爻”字上下两个“×”代表的就是绳结的意思。

《易·系辞下》中亦有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华夏文明在产生文字之前,还曾经历过一段结绳记事的时代。


不过,目前有些学者认为结绳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计数而非记事。毕竟,要说清楚一件事情便需要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单以绳结很难表达清楚这些复杂的事物。因此,最早可以简洁表达这些要素的,似乎便是甲骨文了。


若结绳是计数说的话,似乎又与《易经》最早源于数字卦的说法不谋而合。美国汉学家夏含夷考据早期易卦的案例中,便有着许多数字卦。从目前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物证可以证明在《易经》成书之前,中华大地上除了皇家贵族所采用的灼烧龟甲占卜外,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更为简易的占卜方式,数字卦。

数字卦的操作方式是由“一、五、六、七、八”五个数字组成的,由六个数字为一组的占卜方式。且也有物证证明,在文王时代的商朝这种数字卦在民间应该也是相当流行的。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推测,当年“文王拘而演周易”,便是由这种数字卦结合龟卜卜辞的特点,外加当时流传的其他占卜方式,推演出一种独特的占卜方式。并以筮卜的方式进一步推演天地之间事物背后的客观逻辑,来作为自己所谋划的,以周这个商朝偏安一隅的小方国最终推翻强盛周朝的理论支撑。


至于周文王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许为什么只能这么做,在李硕的大作《翦商》中有许多根据考古物证所进行的推测,写的相当精彩,大家若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或许,之后小君也可以继续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不过,正如小君相信的,许多文化的发生和演化并不存在单一的源起,文字的产生是如此,卦爻的产生亦是如此。而以上,小君也不过是根据小君所了解的一些资料的推测而已。若你有其它想法,也欢迎留言交流哦。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