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这些年来,似乎诬告事件频发,尤其是某些小仙女们对男性似乎充满了恶意。有人说这是女拳的毒瘤在中国的抬头,亦有人说这些都是小仙女们的别有用心。
说实在我并不支持这种轻易诬告的行为,但小君今天也并不打算将这个问题上升到所谓的女拳问题。今天小君只想和大家聊聊“论迹”与“论心”的问题,因为对于小君来说,很多时候的诬告,除了某些人别有用心外,似乎还涉及到一个“论心”定罪的问题。
在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中有这么一句:“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天下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好人。”

有人解释说,评判孝心要看对方的态度是否确实充满敬与爱,而不能从物质角度来衡量。否则官宦富家虽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却不见得能敬重父母,这又怎谈的上孝呢。而评判一个人是否做坏事,则要看他的做了什么,而非去揣摩他内心是否有什么邪念。毕竟人往往总会有那么一念之差,但若能克制住自己的邪念,而行为不偏差又何尝不是好人。
其实上面这样的解释也是没有问题,只是将前后两句话割裂了。小君认为,所谓的“论迹”和“论心”,不过是评判善恶的两种不同标准。它并非双标,而是一种符合人心的判断方式罢了。这便是善以心来评判,恶则以行为来论处。
毕竟,对于善意这种事情,很多时候还是存在着迷惑性的,甚至社会中也确实存在利用善意迷惑和欺骗他人的事情会发生。就如小君之前的文章里提过的,来自熟人的欺骗和伤害往往就是从伪装的善意开始的。
因此,面对善意,和我们往往要去分辨清楚对方的用心,才能判断对方是否真诚,是不是在善意的背后隐藏着别有用心呢。

那么如何,判断别人是否做了坏事则需要从对方的行为进行评判。若对方的行为已经造成了确实的伤害,此时再如何表达无辜,再如何争论不过是好心做坏事就已经没有意义了。毕竟 ,在生活中某些绿茶白莲花最是会将自己的恶意隐藏在无辜和道德制高点之下,来逃避责任和惩罚,不是么。
对于小君来说,论迹定恶的另一种极端便是“论心定罪”。
2006年南京彭宇案中,法官王浩一句:“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所造成的道德困境到如今依然让人诟病,这何尝还不是一种“论心定罪”的体现。而这句“论心定罪”的话语又何尝不是有心碰瓷的人背后的依仗,更是提高了善良的人行善的门槛。而如今的小仙女们动辄诬告,又何尝不是一种“论心定罪”的恶意,对于社会亦是造成了性别对立,人群撕裂的不良影响。
可见,善行论心,恶心论迹,并非是评判标准上的双标,而是一种符合人性的判断标准。

END

感谢摄影师 兮兮森林迷了路
提供图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