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中国蓝,独属于中国最别致的审美

名家藏单 2025-09-12  1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中国人爱红是全球皆知的,而中国白亦曾让痴迷不已,那你可知道中国还有一个颜色享誉全球么?那就是古今中外都难以抗拒的中国蓝。


说起中国蓝,估摸着大家印象最深的便是那青花瓷的那晶莹明丽的蓝色。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将青花瓷画入他的名作《诸神之宴》足以见当时青花蓝的国际地位。


然而,中国人对蓝色的关注或许比我们所了解的还要早。


我们知道,先秦时期五行热潮兴起时,凡事皆要凑个“五”,因此便为我们流传下了五正色之说,所谓的五正色便是:青、赤、黄、白、黑。而这其中,的“青”便是一种蓝色。但“蓝”这个汉字,最开始描述的并非一种特定的颜色,它指代的是一种称作“蓝草”的植物,正如《诗经·采绿》中所云: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这其中“绿”与“蓝”皆是植物的名称,而“蓝”便是一种提取靛蓝色染料的植物。《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其中“青”是颜色,而“蓝”则是蓝草,可见当年的青色是由蓝草提取而来的,多用于染布做衫袍。旧时学子常穿的“青衫”由蓝草染制的靛蓝色衣袍。宋代赵令畤有诗云:“白发青衫晚得官”便是对时运不济,老来未能得功名依然只是个青衫学子的感叹。在唐朝,八九品的文官亦是着青衫,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便是青色官袍。


可见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蓝色,在早期皆归于“青”字。相对来说,“青色”是个范围相当广的颜色,从草木鲜嫩的颜色到晴空万里的颜色皆可归为青色。而“蓝”这个颜色要到唐朝,才开始逐渐从“青色”这个范围中独立了出来。


但早期古人所爱不管是青色,或是蓝色大多相对委婉带些或灰或白的色调,如清冷月白,朦胧的东方既白,或是宋徽宗最爱烟雨天青色皆是相当清新雅致的色调。远不似青花瓷蓝得那般直截了当。



其实,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朝。唐朝以钴蓝彩绘陶瓷可惜工艺上不成熟,且并非主流审美因此备受冷淡。直到蒙古人入住中原,以他们那独特的审美一眼便爱上了那蓝白分明的青花瓷。蒙古人驰骋大漠,最是崇敬蓝天白云,青花瓷那白的纯粹,蓝的明晰的颜色勾起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自此中国的传统色调中便又多了一笔青花色。


蒙古人为了追求那蓝天的极致色彩,还特地从特地从如今的中东地区进口“苏麻离青”,有顶级原料的加持,使得元朝时期的青色调越发的浓丽明艳,大方洒脱,且自带那如宝石般动人的色泽。


只可惜明代海禁后,顶级原料“苏麻离青”便被国产色料所替代,自此青花色值便逊色了不少,但依旧阻止不了这一抹中国蓝风靡全球。


而今,数百年过去,这一抹清华蓝依旧是独属于中国的传奇色调。


END

声明:本文使用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限交流学习,

不做商用,侵删。